为什么医生不建议做基因检测,

2024-05-31 15:12:44
来源:相因网
关注度:21

医生不建议做基因检测可能是因为家中并没有遗传性疾病或家族遗传性疾病患病史,比如说先天性心脏病等。如果是对于癌症基因做检测,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伤,所以也不会建议做基因检测。另外,由于基因检测结果存在基因突变、基因缺失、基因重复、基因扩增或基因杂合性丢失等异常情况,这些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需要进一步的针对性治疗。因此,为了避免误诊和误治,该检测被暂停使用,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

没有遗传性疾病不用做基因检测

无先天性心脏病不用做基因检测

目前来说,部分医生之所以不建议做基因检测,主要原因是普通人没有做这个的必要,特别是部分怀孕的女性做基因检测,不仅没意义也不利于母婴健康。

无创DNA检查时间

孕16周可做无创DNA

不过目前基因检测应用最广泛的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检测、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所以对于特定人群还是很有必要进行基因检测的。

孕期的基因检测主要就是无创DNA,该项检查是孕16周左右抽取孕妇的外周血进行检测,主要能检查小孩染色体异常、以及13号染色体、18号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是否异常,是不能检测胎儿性别的。通常在唐氏筛查中出现风险才会进行无创dna的检查,并且该项检查的准确性能达到90%,特别是对于高龄孕妇而言,这项检查就是非常有必要的。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是取被检测者外周静脉血或其他组织细胞,扩增其基因信息后,通过特定设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检测,分析它所含有的基因类型和基因缺陷及其表达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种方法,从而使人们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明确病因或预知身体患某种疾病的风险。而基因检测被叫停主要在于伦理因素、科学性、隐私保护等方面存在争议。

基因检测技术给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带来了较多益处,但同时也包含较多复杂的社会伦理问题。如父母是否有权利为孩子选择基因检测?如何确定合理有度的道德标准呢? 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深思与追问的伦理问题。

基因检测被叫停原因

由于隐私保护不完善基因检测被叫停

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肿瘤等疾病基因检测,检测的医学意义、有效性、标准等,都存在争议,缺乏规范,所以基因检测被叫停。

基因包含自身、家庭以及整个家族的遗传信息,基因检测资料一旦泄露,会给阳性结果的检测者造成生活压力和恐惧。同时检测者的父母、子女等家族成员,也会受到影响,而现在相关保护机制并不完善。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体液等,检查基因及DNA序列,用以排除染色体或基因异常,有助于减少畸形儿的出生,以及对基因疾病进行诊断。临床常见基因检测项目包括:

通过抽取血液进行生化检测,并结合年龄、体重、孕周等,确定是否存在基因缺陷,可用于预测胎儿患21-三体、13-三体、18-三体综合征及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另外,血清生化检测还可诊断家族性白痴病、苯丙酮尿症、囊性纤维化等。通常孕早期在妊娠(11-13)周加6天进行检查,孕中期在孕15-20周进行检查。如果是普通人群进行疾病检查,不受时间限制。

通过采集外周血,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可明确是否存在基因异常引起的遗传病,也可用于评估胎儿患21-三体、13-三体、18-三体综合征的风险率。此外,DNA检测还可以用于识别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如亨廷顿病等。通常在妊娠10周起即可进行检查,最佳孕周为(12-22)周加6天。如果是普通人群进行疾病检查,不受时间限制。

羊水穿刺检查

羊水穿刺检查在妊娠16周后进行

超声介导下抽取羊膜腔内的羊水,获取其中的胎儿细胞或胎儿DNA进行遗传学检查。通常在妊娠16周后进行检查,16周前进行检查可增加流产、羊水渗漏、胎儿畸形等风险。如孕妇有流产征兆、感染征象或凝血功能障碍等,不可进行此检查。

通过血液检测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明确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可用于诊断胎儿是否发育正常。染色体异常主要表现为染色体增多,胎儿可能存在畸形、智力障碍等情况。临床一般于14-20周进行检查。

基因检测作为一项新兴的疾病预测技术,在主动预防疾病的同时也具有一些自身的风险。紧急叫停原因主要是合理规范行业,由于行业内现在暂无统一规范,导致基因检测市场较为混乱。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备孕阶段,还是带孩子阶段,那么都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特别是计划着怀孕的姐妹,无论是备孕期间吃什么,或是什么时间验孕等,都是有相应的要求,而在生活中,想要避免一些不良因素,那么下面的一些教训总结,便可点击了解。

无论是备孕期、哺乳期、还是养育孩子的阶段,那么都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且很多错误行为,也千万要预防,比如备孕时,就千万不能过早的验孕,并且在带宝宝时,就要了解哪些食物可以给宝宝吃哪些又不能,总之对于一些千万不能做的事,上表中就可了解。
免费
咨询
加入
群聊
本文
目录